<藝文活動>影音藝術【土地與生命的交會-台灣環境紀錄專題】~ 2012/01/21
【放映影片】
《沈沒之島》、《爸爸節的禮物-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》、《擺渡淡水河》、《憂慮花蓮》、
《相助之路》、《河口人》、《森之歌-台灣土地上美妙的歌詠 》、《溪水濁》共8部影片。
※歡迎愛好紀錄片的朋友,踴躍蒞臨免費觀賞!
※進入影廳後,請配合將手機關機或轉為震動。
以下為各影片簡介及放映時間:
《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》
台灣│2011│黃信堯│80分
八八風災時,台灣收到一筆來自南太平洋邦交國-吐瓦魯的捐款,雖然只有21萬美金,卻是吐瓦魯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一。 自身難保的吐瓦魯,是被國際評估為地球持續暖化,海平面持續上升50年後,第一個被淹沒的小島國。暫時離開台灣的災後現場,我啟程前往彼岸遙遠的島嶼-吐瓦魯,這個只有26平方公里,住了一萬一千人的小國,在藍天、碧海、椰子樹下,熱切探索沈沒之島的證據,我到底找到什麼?海平面在哪裡上升?旅途中我抱著滿腹的疑惑,乘著船在太平洋的浪花中擺盪,並不斷回憶起我那恍如夢境般,災難頻傳的島嶼… 在一次意外的旅途中,尋歌聲的方向,我 找 到 了…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《爸爸節的禮物-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》
台灣│2011│ 羅興階 (A-kai)、王秀齡 │90分
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打亂全國的秩序,毀了小林人遮風避雨的家。到底是天災,還是人禍?眾人直指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,但未見兩黨互指不是、互揭瘡疤。小林人大聲吶喊〝小林人的生命不可白白喪失〞,但政客們極有默契對此選擇閉口。
嬰兒來不及長大,小孩來不及唸國中,兒女來不及孝順父母;有人剛嫁進小林,有人僥倖逃過一劫,有人目睹崩山的一剎那。一場風災奪走小林410人的生命,從此永遠沉睡在故土。超級明星災區卻變成有心人士的重建大餅,分歧的聲音使得永久屋分隔三地。然而永久屋是在地上,還是在天堂呢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《擺渡淡水河》
台灣│2010│于立平│60分
淡水河是台灣第三大河,它就像一條血脈穿越了台北盆地,這條河餵養了六百多萬人,每天人們在捷運上,在環河快速道路上,在城市的某個角落,對它驚鴻一撇,人與河的距離看似很近,但是卻又很疏離。因為這條河,城市誕生了,也因為城市的發展,這條河逐漸邁入死亡,淡水河沉默地在大台北地區交錯縱橫,它承載都市的惡,卻依舊閃閃發光。
本片從淡水河三大支流的源頭開始紀錄,當天上的第一滴水落下,河流開始了漫長的旅行,一路上碰到許多與水相依的人,有了各式各樣的故事,最後河水帶著各種的污染匯流入海,很少人會記得淡水河來自遙遠的山上,在水源頭,它曾經那麼清澈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《森之歌-台灣土地上美妙的歌詠》
台灣│2010│柯金源│57分
從海岸到高山,從新生的幼苗到千年的神木,它們以不同的面貌矗立在島嶼上,在森林中,潮來潮往的生命輪迴以及自然界的幻化,無時無刻都在發生,就像是一聲聲美妙的歌詠,不斷的傳唱在大地之間…
這是一部紀錄台灣森林興衰,並探討森林與人之間互動因果的紀錄片,「森之歌」將呈現台灣的森林生態系之美,先住民在山林中的生命智慧,台灣山林環境變遷與水土流失的因果關係,以及目前正為森林保育與未來發展而努力的人,共同譜寫的生命組曲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《河口人》
台灣│2006│洪淳修│62分
有一個村子,站在河岸上就看得見台北101,順著潮水就能直通台灣海峽。河海交會的先天條件,滋養了這個百年漁村,但環境的劇變,混淆了世代間對河流的想像,更讓這百年漁村的居民無法繼續靠海吃海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《溪水濁》
台灣│2009│陳文彬、陳南宏│30分
濁水溪,嘉南平原生命的源頭。沿著溪走,有小鎮熱鬧、農人殷勤,有市場叫賣、學梓朗誦。她是一幅畫的情感,一段土地的歌聲。上游有喝濁水溪水長大的人們—〈食水〉,中游是溪畔西瓜農談起盜採沙石後的塵沙滿天—〈飛沙〉,還有六輕進駐濁水溪口排放黑煙造成酸雨—〈雨烏〉,最後下游,流向黑水溝的母親之河被吞沒在乾枯的出海口—〈海口〉。只是,時代進步了,經濟發達了,昔日百米濁水溪的寬闊身影卻逐漸枯瘦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《憂慮花蓮》
台灣│2000│木枝‧籠爻(潘朝成)│56分
1997年開拍,費時兩年多完成,試圖將十年來花蓮環保運動記錄下來的這部片子,以花蓮出生成長的鍾寶珠為主角,這位執著、勇敢、無怨無悔、堅持理想的客家女子,帶領我們親至幾處現場,勘探環境遭受破壞的情形。台灣即將從開發中國家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,因此除了經濟發展,居住環境及人民生活品質,應為當前執政者不可輕忽的重要政策。
位於台灣東部邊陲的花蓮,長久以來即被群山阻絕,其封閉的特殊地理環境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人文與景觀。影片中同時探討後山的在地價值、花蓮人的矛盾、女性的觀點,以及人存在的價值等。並選用詩作,以不同的表現方式更深沉貼切的表達其對花蓮的憂慮,希望能觸動主政者、花蓮在地人、甚至台灣人,共同來深思花蓮整體的未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《相助之路》
台灣│2011│王育麟、梁英華、簡學彬、潘昱帆│60分
2009年台灣的八八風災,迄今才兩年多,卻已遭人們逐漸淡忘,但災民自己不曾遺忘,仍不懈奮鬥,通過自助互助,謀求重生與重建。同樣地,八八風災與2008年四川五一二大地震,兩岸人民對彼此的支援、互助,已遭台灣淡忘,但災民自己卻拒絕遺忘。本片即是一個影像的物件,把兩岸災民拒絕遺忘、對抗遺忘的行動紀錄下來,因而,影像的物件本身,也是一場對抗遺忘的行動。
活動日期:2011/12/27 ~ 2012/01/21
活動地點:影音藝術廳